當前位置: 湯圓小說 古代言情 公主與圣僧二三事 第4章 4

《公主與圣僧二三事》第4章 4

 榮枯被帶出牢房的時候,仿佛為了掩蓋他的份,負責來提他的衙役還給他的頭上套上了黑的麻布袋。

 他的耳朵極好,聽得出中間押送他的人中途換了一波。

 大周試行宵,一更三點暮鼓響后,所有人都要回到家中。

 只有一些經過特殊允許的人,才能在街上走

 送他出縣城的是齊縣衙役,那麼這些來接他的人,又是誰的扈從?

 但是他只是沉默的跟著這些人,不知走了多久,才有人揭開他頭上的麻布袋。

 大約是眼睛習慣了黑暗,驟見明,榮枯忍不住瞇了一下眼睛,半晌之后才逐漸適應了房間里明亮的燭火。

 坐在書案后的子手持書卷,后的屏障描畫著西域千里黃沙,垂下的輕紗簾幕讓看上去影影綽綽。

 后的門“砰”得一聲關上,只余下被風帶的燭火,映照著持卷子的影子也模糊了一瞬。

 榮枯垂眸:“寧王殿下。”

 那坐在上首的子眼眸微:“你的過路文牒上記了你在七年前從定州一路前往甘州的事。龍興五年,孤率兵于西涼國度降,將西涼邊陲的定州城守軍改為定州衛,一年之期,又有諸多疏,到是不難猜想你是怎麼混過去的。”

 榮枯不言語,只是安靜的等著李安然說下去。

 “你應該是從定州繞到高昌,再從高昌進胭脂山,從胭脂山進祁連山,才能繞過河西三州。”

 “本王想知道你走的那條路。”

 李安然將手上的那份過路文牒放下,抬起頭來看著面前這個立在下方的僧人。

 之前他跪著,到是沒有注意到,僧人材頎長,猿臂蜂腰,姿態極為端正。

 燈芯發出了輕微的“嗶啵”聲。

Advertisement

 整個房間里安靜的似乎只能聽見燈芯燃燒的聲音。

 半晌之后,李安然才聽到面前的僧人開口:“殿下可知道仁景法難?”

 前朝末代尊佛,但是在魏朝前期,也曾經出現過滅佛的狠人。

 魏朝武帝尊崇道教長生之說,自封紫微真人,于年號“仁景”年間,連續三年大肆拆毀佛寺,融化佛像,流放僧眾。

 史稱“仁景法難”。

 這也是一百多年前的事了。

 榮枯道:“前朝武帝滅佛,流放大批僧眾至邊疆,以充人口。不僅拆毀寺廟,同時也迫年五十以下的僧眾還俗,和同樣流放邊疆的子、親。有篤信佛教的漢僧不從,便集結百人之數,從甘州遁祁連山,一路往西域遁逃。山時大約五百人眾,出山之時只余下十多人罷了。”

 “這條路,是小僧的師父在圓寂之前告訴小僧的。”他雙手合十,表沉靜,低眉斂目就是不看李安然,“棧道歷經百年,年久失修,即使是小僧,也經歷過數番迷失方向、幾乎枉死的境地。”

 他是聰明人,從李安然一開口,他就知道要說什麼了。

 這條路,是直向大周平西都護府那鐵桶戍軍布防的一把暗刀。

 “這條路,只有小僧知道。口口相傳,防的是法難再至。”

 李安然從輕紗簾幕后走了出來:“法師既然說口口相傳,又怎麼知道不會有他人知曉。一個說不好,此人又將這條路泄給了狼子野心之徒,導致我大周邊關戰再起?”

 走到榮枯的面前,雙手疊:“還請法師告訴我,甘州一的出口在何。”

 榮枯沉默。

 李安然手牽住他僧袍的袖子,哀戚道:“法師難道要為了虛無縹緲的法難再至,置我大周邊關萬民于險地麼?”

Advertisement

 “我觀法師明知自己被陷害,還能垂憐一無辜子,是大慈悲之人,如何不能理解本王苦心?”

 榮枯像是沒想到手牽自己的袖子,驚了一下,往后退了一步。

 他從剛才開始就一直雙手合十閉著眼,被李安然這麼一,到是睜開眼,目落在了李安然的臉上。

 白天見到的時候,李安然是一男裝,雖然不避份,卻到底掩蓋了幾分

 如今回到王府,換了一紅艷如火的襦,書房之中又燒著炭火取暖,乍看之下面緋紅潤澤,嫵非常。

 ——這世上就是有這樣的人,能將肅殺和嫵,這兩種截然相反的氣勢融在一塊。

 榮枯住了袖子,將自己的僧袍從李安然手中扯了出來,避開了的目

 更一滴一滴,發出流逝的聲音,他抿著,仿佛了定般掐著手中的念珠。

 就在李安然以為他就打算這樣閉著直到天明的時候,他突然開口道:“甘州城外向西十五里,寧胡山。殿下可派遣三千騎戍兵于此。”

 三千騎。

 和李安然想的差不多。

 即使是經百戰的軍隊,這條路最多也就一次只能過個三千步兵。

 哪怕是三千人一個都沒有損失,全都安全到了寧胡山,一路的消耗也不足以支撐他們拿下甘州——當然,別人不行,不代表赤旗軍中那些被稱為“狻猊鐵騎”的兵做不到。

 ——但是萬一呢?

 萬一甘州真的被拿下,拿回來雖然不難,但是麻煩啊!

 淺笑道:“多謝法師相告。”

 卻見那年輕的阿阇梨又閉上了眼睛:“敢問殿下,小僧能回牢中去了嗎?”

 李安然臉上突然顯出一放下了心結時,才會有的俏皮神:“趙明府沒有告訴法師嗎?本王請法師來小住幾日,已經去云上寺把法師的東西都搬來,安置在客房之中了。”

Advertisement

 榮枯:……

 “小僧戴罪之人,著實不便。還是回縣牢之中更合適一些。待到公案結束了,小僧自然會回云上寺……”

 “你回不去了。”李安然淡道,“法師是聰明人,如何猜不出這一出好戲,就是要趕你走呢?”

 榮枯沉默。

 燭影搖,拉長了他的影子。

 過了好一會,李安然才聽他用一種和且輕松,甚至有些輕飄飄的聲音笑著道:“不是要趕我走。”

 ——“只是我緣分盡了,該走了。”

 看他的神,仿佛是在說:“春天到了,溪水上的冰便要化、枯樹里的芽便要生長、含苞待放的花便要吐蕊”一般,毫不將這場“人生子,不遵戒律”的栽贓鬧劇放在心上。

 恰似菩薩低眉,羅漢拈花。

猜你喜歡

分享

複製如下連結,分享給好友、附近的人、Facebook的朋友吧!
複製鏈接

問題反饋

反饋類型
正在閱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