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前位置: 湯圓小說 玄幻奇幻 我是阿鬥,我不用人扶 第20節

《我是阿鬥,我不用人扶》第20節

江陵攪作一團,以致敘述混。第75回寫呂蒙襲取荊州時,也出現了明顯的錯誤。史實是:呂蒙逆長江而上,奇襲關羽設置的「江邊屯侯」(沿江偵視警戒的部隊)之後,直趨公安,招降守將士仁(《演義》誤為「傅士仁」);隨即又進荊州治所江陵,麋芳亦降(麋芳以南郡太守份駐守江陵)。而《演義》卻寫呂蒙巧奪烽火臺後,首先襲取「荊州」,然後到公安招降士仁,再由士仁往南郡說降麋芳。那麼,這個「荊州」在哪兒?它與公安、江陵的方位關係如何?作者本無法回答。

所以對著地圖,我越看越糊塗,但下筆至此,更改設定也發懶,便讓荊州於江陵和公安之南,放在呂蒙進軍路線上便了。

2、關於關羽攻曹仁

近日索荊州文字,忽讀到這樣一段:查看《三國誌》,在關羽、劉備的傳記裡,舉凡劉備命令關羽的軍事行,都用「遣」、「別遣」、「令」、「留」、「使」等字眼,惟獨水淹七軍一事,沒有任何役使詞。隻簡單說:「是歲,(關)羽率眾攻曹公於樊。」(《關羽傳》)、「時關羽攻曹公將曹仁」(《先主傳》)。更玄的是,不論劉備或諸葛亮,不曾出兵呼應,不曾派兵救援,彷彿關羽表演單口相聲,一人在撐場麵。這不是很奇怪嗎?出於蜀國的陳壽似乎諱什麼。若不是關羽不明白聯吳的基本方針,衝致敗,就是關羽明知故犯,逞一時之快。《三國演義》第七十三回,把關羽攻打魏國這件事,歸於諸葛亮的主意,目的是先發製人,瓦解魏、吳聯盟形。且不說不合史實,還把原本極力神化的諸葛孔明給寫笨了。

Advertisement

第一部風雲漸掩英雄第二十六章合兵

我是阿鬥

一路行軍,我一路在心裡念叨著,二叔啊二叔,你千萬要聽話,別和我錯過,別去找呂蒙,你弄不過他的。一旁的王睿問我在做什麼。我說我唸咒呢。

一個月後,我見到了關羽。那時正他沿漳水而下,打算攻荊州,卻數戰失利,幾次被劫殺,終於知道事不可為,並遇到糜芳,於是向北與我匯合。

我心中怨歎,他怎麼就不聽我言,還要攻打荊州呢?這一來拖延了時間,想要離開可就非得開戰不可了。我越想越氣,難道這數萬部隊士卒,還及不上他那該死的傲氣麼?後來得知,這一次南下,不單是他的傲氣作怪,還有劉升之一腔沒撈到功勞的恨意。

此時相會,我簡直無法相信自己的眼睛,那個滿麵塵土,眼泡紅腫,鬍鬚打著綹的漢子,就是名聞天下堂堂的前將軍漢壽亭侯麼?關平扶著他,上也多傷。關平邊,立一個青年,衫有幾破損,上卻無傷,長著一雙酷似父親般冰冷的眼睛,此時正用一種到傷害似的目來看我--他一定是劉升之了。相不到,我們這一對帝王之子的生平第一次相見,不是在家庭院落,一團和氣之中,卻是在這萬馬軍中,旗卷人傷之後。我們互相凝著,一時都不說話。

父親太高明了,眼見關羽的大好形勢,他居然派在漢中有出表現的長子來分功,但時間迫之下來不及細想,這恰恰害了他的長子。事實上,在歷史的真相未呈現在人們眼前的時候,有幾個人能看清它的真實走向?

關羽和劉升之,都是出的戰家,但他們卻不懂得,無論多高明的戰,在絕對的實力麵前,都是沒有用的。他們都過多的估計了自己--其實這也包括我,我雖然知道三方的實力,卻以為每個人都能針對形勢,做出最正確的判斷,但事實不是這樣,潘濬的投降,關羽的南下,都出乎我的意料。

Advertisement

見過禮之後,我並不客套,隻把當前形勢對關羽說了,要他拿主意。關羽看著我,看看我後得意洋洋的糜芳,又看看一旁的劉升之,歎了口氣:「關羽老了。」說罷便離開了,隻剩我和劉升之麵對麵站著。

我說道:「大哥,你來指揮吧。」

劉升之咬咬牙,轉也離開了。我得意的微笑。

關羽和劉升之手中兵馬居然已不足五千人,折損了九多,且多有傷在,實力已大不如我。細問起來,才知道他們手下大多不是戰死,而是被呂蒙「招」去了。呂蒙荊州之後,立即傳令軍中:如有妄殺一人,妄取民間一者,定按軍法。原任吏,各依舊職。據說還殺了一個取民間草帽蓋府鎧甲的同鄉,一下子三軍震肅,收得民心。關羽敗於徐晃曹仁之手後,聽得荊州已失,不去想自己是如何惹怒東吳的,反而派人去責問呂蒙為何不守信用。呂蒙卻也大方,讓那使者在荊州沿門傳信,回來後便如了呂蒙的宣傳員,在軍中相互傳告。對這樣搖軍心的事,關羽居然沒有任何的阻止,甚至劉升之也認為善待士卒就是不應欺騙他們。結果這些軍士都知道家中平安,所給待遇比以前還好,於是軍中鬥誌喪失殆盡,軍士們紛紛離散。

聽此言我不由歎息,枉自關羽自稱善待士卒,頗得民,統領荊州數年,居然被呂蒙幾句話就把士卒弄了去。還好我的部隊這段時間一直在轉戰,這些消息沒有傳到他們耳朵裡。但為防萬一,我嚴令下去,軍中嚴頭結耳。各棚各伍,各依其職,不可,違令者斬!新兵營則更要嚴格看管,有逃走者,殺無赦。彼待之以恩,我迫之以威,確為下策,這也實在是迫不得已的事。一想還未見麵就讓呂蒙得這樣,實在是令人喪氣。

Advertisement

此時我的手下,有糜芳的人馬、傅士仁的人馬,加起來有六千餘眾。再加上半路收擾的殘兵,已超過一萬人,這些殘兵就是新兵營的來歷。但這個新兵營對我來說,卻是隻耗糧草的,無力作戰的。

呂蒙此時人在荊州安地方,卻一直派手下大將北攻關羽。此次到來的,都是兵,攻打關羽從前線退下的敗兵、疲兵,竟如刀劈腐木。甚至一支百餘人的小部隊,就敢向數千人的隊伍衝鋒。這樣一來,荊州兵更是膽戰心驚,不知東吳軍馬有多。再加上呂蒙功的心理戰,能打到現今這種程度已是不易了。但有這樣一群尾,必然會大大減低部隊的機,在我們是無時不戰,而他們卻隨時休息,戰爭的主權不在我手,這是很危險的。諸葛喬同意我的意見:「水鏡先生教過我們,善者能使敵卷甲趨遠,倍道兼行,倦病而不得息,飢而不得食,以此薄敵,戰必不勝矣。」我皺著眉頭:「你這個善者似乎在說呂蒙,我們可不是卷甲急逃,疲於奔命,缺食麼?」諸葛喬道:「我們逃得急,他們追的也不算不累,我們兩家聯合,人馬不,糧草也夠用,隻要好好休息一下,打一個伏擊戰,打漂亮了,我們就可以險了。」我點頭。

當下我去關羽帳中,與諸人商議下一步舉措,關羽照例是不說話。他這樣的子,敗得這樣慘,不說話已是極不容易了,我自然不會難為他,便問劉升之。

劉升之一直對我冷眼以對,此時忽厲聲喝道:「劉阿鬥!你莫得意的太早!」

我怒道:「大哥,此時我等皆在險地,理應同心同德,共渡難關,何來得意二字!」

劉升之滿麵怒容,默不作聲。

Advertisement

見我二人爭執,關羽隻喟然歎息一聲,並不開口。

王甫出頭道:「二位公子何需意氣之爭。當此困境,吾輩中流共濟,莫不可傷了自家和氣。」他是關羽的行軍司馬,為人足智多謀,看人極準,當日關羽派潘濬守荊州之時,他便曾說道:「潘濬平生多忌而好利,不可任用,可差軍前都督糧料趙累代之,累為人忠誠廉直,若用此人,萬無一失。」見他出麵,我自然就坡下賣他這個麵子,向王甫一施禮:「王司馬說得是。」

一旁趙累沉道:「此時荊州之事,已不可為,軍心大,必得城池暫屯,以待援兵。」

說得「荊州之事,已不可為」八個字的時候,關羽突然一聲咳,鮮自口角溢出,臂上也是鮮流淌。關平忙上前扶持,卻是箭創又復迸裂了。他急扶關羽前往後帳休息。

「那麼,屯兵哪裡為好?」我接著問。

「麥城雖小,足可屯紮。」趙累說道。

我險些一個跟鬥摔倒,說來說去,還是到這條路上來了。呂蒙,算你狠,我明明知道你每一步都會做什麼,卻仍然是步步落你的陷阱裡。

但事已至此,也隻能這樣。水路已被封死,從江陵到白帝城一線,都有東吳戰船嚴陣以待,我們想回益州,就隻有走麥城,過荊山,奔上庸一條路好走。幸好曹,他督軍四五十萬,在坡不,甚至嚴令曹仁追擊,要令吳蜀相攻。果然他功了,數年之後吳蜀大戰,自此兩家元氣大傷,再無力北征。而此時,卻給了我們一線生機。

◆思◆兔◆在◆線◆閱◆讀◆

劉升之對我的態度,並不出乎我的意料,他得不到功勞,卻反而為我所救,自然不快。但他卻隻能忍。此番回到蜀中,看父親怎麼說,我雖然又一次擅自行,卻救回了他二弟關羽,他的世子劉銘,難道他還不重用我麼?

不過,我忽然想起一件事,便問王甫:「這一路都見到東吳哪些人馬?」

王甫道:「見過蔣欽、周泰、徐盛、丁奉諸將。」

「那潘璋呢,可曾見到潘璋的人馬?」我急問道。

王甫道:「不曾。」

我額上冒汗,既然這許多東吳將領都出現了,那曾經捉拿關羽的潘璋在哪裡?我頗著眉頭,怎麼想也不明白,然後對王甫說:「麥城城池低小,不宜久駐,我們隻留三日,便即出發。」

王甫點頭而去。

第一部風雲漸掩英雄第二十七章伏擊

我是阿鬥

定下伏擊東吳兵馬之事,我便不再心,把一切給諸葛喬和薑維。戰陣之事,我不是很懂,先生教的時候我也經常會聽的迷迷糊糊的。

而諸葛喬和薑維果然不負我,迅速草擬了一個方案給我。他們行的是一個很古老的計策,減灶。

以一支部隊喬裝主力,打著關羽旗號,行於山之中,每日灶火減倍,敵人必窮追不捨,而以主力伏於險要,突然出擊,必可全勝。

我覺得這個計策認為不錯,但喬裝主力的部隊該用誰呢?諸葛喬認為應用糜芳所部,理由是可以減損失。我想了想,還是搖頭,糜芳手下的徐州舊部和薑維所練人馬雖是銳,但也已是百戰之餘,疲力盡了,再執行這個任務,肯定有所損傷,而且會很不真實,令敵人識破,既然下餌,便下重餌,讓關平、廖化帶著新兵營去,這新兵營本就是關羽舊部,就算被敵人擒到,也不會生疑。諸葛喬看我一眼,似乎有話。我道:「有話便說。」諸葛喬道:「你一向自許珍視士卒,何以此番如此絕決,這樣一來,這些人隻怕沒幾人能隨我們回蜀?」我答:「時也,勢也。馬上就要急

猜你喜歡

分享

複製如下連結,分享給好友、附近的人、Facebook的朋友吧!
複製鏈接

問題反饋

反饋類型
正在閱讀: